中美谈判进入关键阶段,有消息称特朗普要在秋季访华,而就在中美第三轮谈判前夜,美方却突然提出一个要求,对此,中方先发制人。那么,美方提出的要求是什么?中方又做出了何种应对?
就在中美第三轮磋商即将开启之际,外界传出重磅消息:特朗普计划在秋季访华。《南华早报》报道称,中美双方正在就访问时间进行协调,计划安排在APEC峰会前或期间实现中美元首会晤。特朗普本人此前也多次表达访华意愿,在白宫的公开场合,他甚至表示“已经获得中方的访华邀请”。消息人士透露,这次访问最早可能在10月,晚的话则在11月。
此前日本媒体曾透露,中方一度计划邀请特朗普参加9月3日举行的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。不过按照目前的信息,这种安排的可能性并不大。毕竟日程太近,况且当前中美谈判焦点已转向经贸问题,不宜被其他议题干扰。
说回到经贸,美国还提出一个要求。近日,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新的贸易协议能否达成,一个关键前提是中国愿意购买更多美国产品,特别是农业、能源、工业和服务类产品。这一要求,其实并不新,早在2020年,特朗普就已提出类似条件。彼时,中方确实承诺增加购买,但随着美方屡屡施加限制,中方对美国能源和农产品的进口开始明显减少。
展开剩余68%这一次中方明显是预判到了这一点,所以先发制人,数据显示,今年6月,中国从美国进口的煤炭、原油和液化天然气几乎清零。更细则来说,6月中国未进口任何美国原油,天然气连续四个月为零,煤炭采购也只有象征性金额。事实上,中方不是突然间做出调整,今年2月起,中国对美部分能源产品加征关税,原油10%,LNG和煤炭15%。
毫无疑问,这也是中方对特朗普挑起贸易战的反制之一。毕竟在美国眼中,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市场,一旦这个市场缩手,对美国能源出口打击极大。特朗普政府并未忽视这一信号,第三轮中美经贸磋商中随机出现新的议题突破点——中国进口俄罗斯和伊朗能源的问题。美国财长贝森特明确表态,中国持续购买这类能源,“不符合美国利益”。他甚至扬言,对从俄伊购油的国家,未来可能征收高达100%的二级制裁税。
至于美国为何突然把谈判焦点从传统关税转向能源,一个原因是压力大。中方对美国能源“说停就停”,让美国内部行业利益集团坐不住。尤其是LNG和页岩油企业,他们曾押注中国市场,是中美贸易协议的重要支持者,如今一夜之间失去最大买家,对其影响自然大。
另一原因是特朗普政府的策略变化。随着全球政治格局转变,美国希望借中美经贸磋商实现多个目标,不仅要中方买货,还想让中国在地缘政治上“表态”。不仅是俄罗斯,伊朗也被拿出来说事。此外,美国还频繁提及TikTok交易问题。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表示,如果中方不出售TikTok股权,将禁止其在美运营。
说白了,美方这种“附加条件”的谈判方式,已背离两国原有共识。此前,中美两国元首在通话中曾强调“建设性合作”,若将经济问题政治化,甚至上升为地缘政治施压,不仅影响贸易磋商,更会影响中美大局。事实上,中方态度非常清楚:不是不买,而是希望买得公平、透明、有保障。如果美方持续打压中国企业,比如封锁华为、围堵中芯、打压新能源产业,再要求中国采购美国芯片、农产品和能源,这种逻辑是行不通的。
如今看来,中美之间“谈不完”的谈判似乎成为常态。从关税、能源,到科技、平台企业,再到全球战略,层层叠加。但越是在这种复杂时刻,越需要冷静。特朗普一边喊话,一边向中国靠拢,是策略,更是现实压力的体现。中方的“先发制人”,展示的是决心和能力,也是谈判桌上实实在在的筹码。
可以预见,接下来中美将继续角力。特朗普是否真的访华,还要看这次谈判的进展,但有一点可以确定,中方已经表明态度:不接受讹诈。中国有能力、多元化采购,有选择空间,有话语权。这是谈判的底气,也是中国在未来博弈中最大的依靠。
发布于:安徽省蚂蚁配资-股市策略配资-配资股票开户-现货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